里智心理咨询

欢迎来到里智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·放心的隐私保障

咨询电话:17521011398

心理杂志

吴博士谈心理——与孩子交流时要关注哪些方法

作者:吴少里   2025-09-12 15:56:54   8次阅读   


与孩子交流时,家长需要关注“语言内容、情感联结、沟通方式”等多个维度,既要传递信息,也要建立信任和安全感。以下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:


1. 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

先处理情绪,再处理问题  

当孩子生气、哭闹或沮丧时,先共情("你看起来很生气,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吗?"),而非直接讲道理或否定感受("这有什么好哭的")。

  

观察非语言信号  

孩子的表情、肢体动作(如低头、握拳)可能比语言更真实反映内心

2.用适合孩子年龄的语言

简单具体(对幼儿):  

❌ "你要懂事!" → ✅ "玩具玩完后放回盒子,妈妈会很开心。" 

 

-开放提问(对学龄后儿童):  

❌ "今天在学校好吗?" → ✅ "今天有什么有趣的事或困难的事想分享吗?"

3. 倾听比说教更重要

全神贯注:放下手机,蹲下与孩子平视,用点头或"嗯"回应。不打断不评判:即使孩子的想法幼稚,也先听完(如"你觉得月亮跟着你走?这个发现很有趣!")。  


复述确认:  

 "你刚才说小明抢了你的玩具,所以你很生气,对吗?" 

4. 传递信任与尊重

给予选择权:  

"今天想穿蓝色还是黄色的袜子?"(增强自主感)  

避免贴标签:  

❌ "你怎么总是磨蹭!" → ✅ "我们试试5分钟内穿好鞋,看看谁能赢?" 

 

承认自己的错误:  

 "妈妈刚才声音太大,对不起,我们重新说好吗?"


5. 聚焦解决问题而非指责

-描述事实,不攻击人格:

❌ "你太邋遢了!" → ✅ "牛奶洒在地上了,我们一起擦干净吧。"

 

启发思考:

"积木倒了,你觉得下次怎么搭会更稳?"


6. 保护孩子的表达欲

不嘲笑或贬低:

即使孩子说"我长大了要养恐龙",也可以回应:"哇,你很喜欢恐龙啊,能告诉我为什么吗?"

 

守护秘密:

如果孩子分享隐私(如"我偷偷拿了同桌的橡皮"),先感谢他的诚实,再引导改正,而非惩罚坦白。


7. 长期沟通习惯培养

固定交流时间:

如睡前10分钟"心情分享时间",或餐桌上的"每日高光时刻"。

避免双重标准:

要求孩子"不许发脾气"时,家长也要管理自己的情绪。

 

关键原则总结

-安全:让孩子感到"我说什么都不会被骂"。

-平等:像对待朋友一样尊重孩子的观点。

-真实:不敷衍,诚实回答孩子的问题(如"妈妈也不知道,我们一起去查资料")。



好的沟通就像种树:你给予的阳光(共情)、水分(信任)和耐心(倾听),终会让孩子成长为内心强大而温暖的人。






另因创作需要,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,若有侵权,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,可联系作者或本站,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


上一篇:摆脱育儿焦虑
下一篇:没有了!

青少年问题更多

亲子家庭更多

相关文章推荐

联系我们

咨询电话:17521011398

邮箱:lizhipsyc@163.com

地址:上海市徐汇区零陵路585号爱邦大厦4F

服务时间:周一至周日9:00-21:00

Copyright © 2020-2025 上海里智健康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0036082号-2  技术支持:申梦网络   网站地图  TXT地图